霉菌性阴道炎容易反复
2017-07-28 06:49 来源:保山妇科医院
说起霉菌阴道炎,相信每位女性朋友都遭到困扰,还有很多非常惧怕。它是1种常见的妇科病,是由1种叫“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引发的生殖器疾病,常见症状是:外阴瘙痒,有时外阴伴随炽热感、阴道分泌物增多、呈豆渣样,也可有尿频、尿痛及性交痛。
正常女性阴道内就有白色念珠菌存在,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的共生细菌,又称为条件致病菌,平时不病发,在体内有益菌与病菌打破平衡时(医学上称之为“菌群失调)才致病。白色念珠菌在人体的皮肤、黏膜、消化道等处也都有寄生,当遇到湿润、闷热等适合的环境时,念珠菌会大量繁殖侵袭人体,致使疾病的产生。如果,连续的阴雨天,正是白色念珠菌生长的好机会,更容易在女性的亵服裤及卫生用品上滋生,给女性生殖系统带来了要挟。
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5个缘由
有75%的女性1生中最少患过1次霉菌性阴道炎。其实,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是有缘由的,如果想很好地预防霉菌性阴道炎,应当牢记以下5个不该。
1、不要凭感觉停药:用药后要及时复查,而不是凭自我感觉擅自停药。有时候患者症状改良或消失,其实不能说明霉菌性阴道炎已治愈,只是念珠菌暂时遭到抑制,而有些躲在深部的念珠菌并没有消灭,此时停药容易造成念珠菌耐药而反复发作。患者应当遵照医嘱,坚持用药完成医治疗程。用药期间应到医院做妇科检查和白带显微镜检查,连续3个月妇科检查及白带显微镜检查无异常才算治愈。
2、不要常常冲洗阴道:念珠菌适合在缺少氧气、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,正常情况下,其与阴道内的其他菌群相互制约,保持着1种动态平衡关系。再加上女性生殖器官本身有自净功能,不太容易产生霉菌性阴道炎。但是,女性若用妇科清洁洗液、消毒剂、消毒护垫等过度清洗或消毒阴部,反而破坏了阴道弱酸性环境和菌群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,而引发念珠菌或其他细菌而至的阴道炎发作。
3、不要囤积卫生用品:有1部份女性喜欢囤货,在网上或店里1买卫生用品就是1大堆,连续用几个月也用不完,如果寄存环境不好,很容易产生霉变。所以,尽可能不要囤货,家中的卫生用品要放在密闭的整理箱中,而且要定期拿出来晒晒太阳。
4、不要1条内裤穿到烂:女性内裤必须每天更换,穿3~6个月就要淘汰。如果内裤变形或变色,必须及时抛弃,由于纤维里的细菌不容易消灭,可引发阴道炎等妇科病。
本文内容为转载文章,仅以信息传播为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。上一篇:糯米绿豆肠治疗子宫脱垂
下一篇:什么是细菌阴道炎 阴道炎危害大么
-
妇科检查怎么做?恩哥带你亲身探访~
每年要继续做一次针灸安全检查~~妇产科外科医生伯恩斯坦。作为一名新时代好患者,当然要却说外科医生的话啦~~可是,外科医生说的针灸安全检查,确...[详细]2022-05-10
-
医生父亲扭伤后刷爆朋友圈!请尊重为您服务的医护人员!
8月26日,一件心酸又暖和的事,发生在南通市第六民主自由公立医院外科医务人员室之中。挥伤了双脚的哥哥离开公立医院,他的女儿正是这之中的骨科...[详细]2022-05-05
-
癌症病人,可能经历哪些副作用?
根据《专修临床实践杂志》发表的一项最新事件调查标示出,大约1/3接纳了胃癌疗法的病征可能经历疗法的过敏反应(化学疗法37%,低剂量36%,移植手术3...[详细]2022-05-04
-
《柳叶刀》爆西方死胎率,竟然高达41.90%!黑得好厉害!
MedSci小编评论者:此文一出,感叹起!中会华人民共和国病房和外科医生又被灰了!这中会间关键在于如何定义?在西方,很多地方都禁止猝死!而在中...[详细]2022-05-03
-
Stroke:Takayasu动脉炎病人的脑血管缺血事件
Takayasu动脉炎(TA)是免疫激活的血管炎,其特征是大动脉肉芽肿性炎症。TA是一种或许并发肾脏病变事件真相的大血管炎。亦同,心血管疾病领域独立性...[详细]2022-05-02
-
惊了┃这情况下才是月经不调?之前都是误会了?
备孕未婚日益重视大姨妈了,她们并未预见大姨妈规不连续性、量多少,会对怀孕有直接影响。因此,随着“大姨妈”日益倍受重视,很多未婚手机上都...[详细]2022-05-02
-
如何预防乳腺炎?乳腺炎症状及产后如何护理的步骤
早产的时候一般不会得腺体炎,但气喘哺育的时候就很较难得腺体炎了!为什么会得腺体炎?1、牛奶排通受阻,冲刷内。2、妊娠忽视了的检修,而使黏...[详细]2022-04-28
-
病例分享:一例小儿人芽囊芽孢案例
2018年3月15日,体液寝室像往常一样辛苦着,异味值得特别注意岗的同事在镜检里有所致的发现今,高倍镜下寻觅较多形状和淋巴细胞差不多但又有较大相...[详细]2022-04-27
-
左面附件炎怎么治疗 有哪些方法
女性的参考资料所指的就是卵巢和卵巢,而卵巢和卵巢是左右圆锥的,因此参考资料也分成了左边参考资料和右侧参考资料,而当左边的卵巢和卵巢暴发...[详细]2022-04-26